14 / 09 / 2022

  自4月2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以来,资本市场对此事关注程度有增无减。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派驻调查组进驻瑞幸咖啡多日,这是《证券法》修改之后证监会首次实施长臂管辖权的案件,意味着我国证券执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开启了证券监管新时代。

  瑞幸咖啡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之一是它是境外注册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在《证券法》修改并实施之前,这类公司并不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管辖范围之内。但新版的《证券法》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此规定就是所谓的长臂管辖权。按照新的《证券法》规定,瑞幸咖啡理应受到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

  有意思的是,新《证券法》的实施时间是2020年3月1日,瑞幸咖啡在4月2日承认财务造假,注定成为证监会长臂管辖权实践的第一个案例。

  从监管部门的表态可以看出,对此案高度关注。4月3日证监会即发布声明称,对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谴责。4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保监会将坚决支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惩处,对财务造假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共同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环境。

  行使长臂管辖权是适应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之需要。2020年3月1日之前,在中国国内经营但注册地和上市地点均不在中国的公司不受中国监管,而外国监管部门又难以到中国国内来对这些公司行使监督权力。这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中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中外监管部门的合作必然不可或缺。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及其他财务欺诈行为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之需要。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信用,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行为得不到遏制,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为此,新修订的《证券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4月15日,国家最高金融决策部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实施新《证券法》为契机,对上市公司的严监管的时代已经来临,类似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行为必将受到严厉惩处。

11 / 09 / 2022

 
星巴克推出精品咖啡品类“威士忌桶酿咖啡”  


    星巴克历时多年打造的创新咖啡品类 — 臻选威士忌桶酿咖啡系列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该系列是星巴克近几年最独特的咖啡品类之一,将传统威士忌酿酒工艺运用在咖啡上,融合星巴克近50年的烘焙技艺,历经多年研发和测试,精益求精,打造出拥有威士忌酒香但无酒精的独特风味。采用冷萃的方式,最大程度体现该系列咖啡豆的复杂风味,同时保留浓郁酒香。

04 / 09 / 2022

旧工厂、老仓库、歌剧院、艺术博物馆,但凡烙印上一只蓝瓶子,就会变成炙手可热。

Blue Bottle Coffee开一家火一家,掀起了新一代精品咖啡浪潮。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其以美国为起点,足迹遍布美国、日本、韩国,乃至风靡全球。如今,蓝瓶子漂洋过海,终于来到中国。

向来低调的Blue Bottle Coffee来中国之前没有任何宣传预热痕迹,但早在去年9月,便有市场传闻其将在香港开店,且品牌官网开始招聘香港地区的运营总监和品牌经理。

这一消息终于在五一前夕落下实锤。Blue Bottle Coffee正式登陆中国市场,首店选址香港中环。

至此,蓝瓶子距离中国内地,似乎又近了一步。

01
中环半山的蓝瓶子开业



香港中环,2019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位,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更是力压新加坡、上海和东京。这里,也是香港赫赫有名的高级购物地带,聚集了香港金融精英,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Blue Bottle Coffee 香港店就位于繁华的中环摆花街,在世界上最长的中环半山自动扶梯下,同时毗邻香港大馆当代艺术馆以及有名的兰桂坊酒吧街。



这家店占地3000呎(约914平米),楼高2层。其中地下一层是咖啡吧,主要提供外卖服务及周边产品售卖,二层是堂食区域。人们乘坐自动扶梯时便可以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看到店内景象。



目前从品牌香港店官方ins@bluebottlecoffeehongkong上已经可以看到香港店的外观、内部设计等。目前只有12张图片,已收获6751个粉丝。



该店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简约风格,以日本手工制作的陶瓷灰色方砖装饰咖啡厅的内部,设计走水泥灰工业风。不过稍有遗憾的是,由于所在的建筑限制,这次品牌最知名的蓝瓶子logo並不太起眼。



由于疫情原因,该店暂时不设堂食,只提供外卖服务,营业时间为上午 8 点至下午 5 点。尽管如此,开业当天门口依旧大排长龙。据悉,需要等待至少1个半小时才能买到一杯blue bottle。



Blue Bottle Coffee 香港分店供应12款咖啡、3款茶饮以及3款有汽饮品。饮品定价在34—60港元之间。此外,还有华夫饼、吐司等点心选择。当然,品牌粉丝们还能买到咖啡杯、印有HONGKONG字样的环保袋、咖啡豆、便携式铝罐咖啡等热门周边产品。



Blue Bottle的到来,势必掀起新一轮香港咖啡之战。其竞争对手%Arabica早已在香港布局了5家门店,日本网红咖啡Omotesando Koffee也已在香港立足4年且开出2家店。

02
不提供WIFI,只售48h内的咖啡豆



作为第三次咖啡浪潮中的代表性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 Coffee创始人James Freeman的咖啡理念是,顾客在其店里喝到的,不是一杯星巴克的“流水线产品”,而是一杯杯经过严选、烘焙咖啡豆,再由专业咖啡师仔细手冲和盛装的“有灵魂”的咖啡。其品牌宗旨是:“宁愿让客人多等几分钟,也不愿牺牲咖啡的多层次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Blue Bottle Coffee 以采购优质咖啡豆和小批量手工烘焙咖啡豆闻名,店内只售卖48小时内新鲜烘焙的有机咖啡豆,並在研磨后45秒內使用,超过48小时未使用就必须丢弃。员工通过手冲、冰滴这些既费工又耗时的方式为顾客提供的咖啡有着一般连锁咖啡店难以匹敌的口感。

此外,Blue Bottle Coffee有许多“任性”之处。店内没有折扣商品,也不提供Wi-Fi,也没有电源接口。品牌创始人James Freeman认为,这里不是让顾客来办公或社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顾客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当然,咖啡本身也不是Blue Bottle Coffee唯一的表达方式。其十分重视品牌文化建设,不仅热衷于开发周边产品,还与全球特色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只要打上了标志性的蓝瓶子logo,就能受到粉丝的追捧。



例如,Blue Bottle x keepcup合作便携式咖啡杯;Blue Bottle x“熏香品牌 hibi 合作推出自家线香AROMA BOX”,以东京、京都和神户为灵感研发的三款香型;Blue Bottle x 七宝烧节日徽章,是经典的蓝瓶子设计;与德岛的蓝染师BUAISOU合作推出蓝染周边等。



Blue Bottle Coffee所塑造的精品咖啡文化早已成功深植人心,其空间美学也同样令人拍案叫绝,更因此被称为“咖啡界的Apple ”。

03
“咖啡界的Apple ”,全球近百家门店



作为“咖啡界的Apple ”,Blue Bottle Coffee在选址上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大多数门店,都是旧工厂、老仓库、歌剧院、艺术博物馆这类有故事或有格调的场地再改造而成。每间咖啡馆与当地文化、所在社区的调性相符,有着独一无二的灵魂。正因如此,每家店自诞生时起就能成为极具特色的打卡热点。



不仅如此,每一家门店设计都走性冷淡风,开放的空间感外加上简洁的设计,陈列出一系列手冲咖啡器具。而所有的细节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这不是一家普通的连锁咖啡店,而是一个回归咖啡本质与专注冲泡一杯好咖啡的地方。

台北快闪店



在开出香港店之前,Blue Bottle Coffee在去年1月份联合日本atré百货,在台北微风南山店开了一家礼品快闪店(1月—7月)。该店占地70平米,没有现煮咖啡,只售卖蓝瓶子的罐装咖啡、礼品及周边产品。

韩国首店,开在地下室



韩国是 Blue Bottle Coffee 继日本市场之后的第二个海外市场。2019年5月,韩国首店落地首尔,位于有“首尔布鲁克林”之称的圣水洞。该区域曾是制鞋工厂的红砖仓库建筑群,聚集了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青。

该店依旧由 Bottle Bottle 多次合作的 Schemata Architects 操刀,强调自然光线和温暖的极简主义。空间以玻璃开放式中庭,提供明亮开阔的视野。

这是一栋三层建筑,占地1300平米,地下室作为咖啡厅,1F是咖啡烘焙工坊和咖啡豆储藏室,2F用作办公室。同时,还设有培训实验室,开放公众参观和上课。此外还有韩国限定菜单,提供首尔特供的饮品、餐点和限定产品。

Blue Bottle Coffee于2002 年在美国创立,2015 年开始进军亚洲市场,首站选址日本东京,目前在东京、京都和神户共有15家店。2019年5月进驻韩国首尔后,相继开出3家店。截至发稿日,全球已有将近100家门店,未来还将在纽约开设新店。

而Blue Bottle Coffee在拓展市场上一直十分谨慎,除了美国,其在日本虽然也开了不少门店,部分也有当地合作方,但最终管理仍然交由美国总部,从来没有特许经营权。

2017年9月,咖啡巨头雀巢以4.25亿美元收购了Blue Bottle Coffee 68%的股权。虽然引发了不少担忧,但后者依然保持独立运营。毕竟,作为一个商业品牌,盈利与扩张是必行之路。



不可否认的是,雀巢的入主,是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雀巢大大加速了Blue Bottle Coffee的全球扩张,并且帮助其开拓和销售即饮咖啡这一产品线;另一方面,Blue Bottle 可以帮助雀巢开拓精品咖啡市场,与JAB Holdings等财团竞争。

此次,Blue Bottle Coffee低调入驻香港地区,也算是打开了大中华市场的大门。有业界人士表示,希望其能早日进入内地市场。在这里,等待蓝瓶子的,有热切的粉丝,也有另一方待征服的咖啡水土。(作者 | AriaChoi)

27 / 08 / 2022

  近日,雀巢公司宣布增资总体规模超过1亿瑞郎(约合人民币7.3亿元),计划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其在亚洲的首家植物性食品工厂,并将于今年年底推出人造肉产品。



  据悉,越来越多的食品巨头开始试水人造肉项目。例如星巴克推出了人造肉千层面等多款人造肉产品,而肯德基则在国内部分门店公测人造肉鸡块。

25 / 08 / 2022

  在隔夜美股的普涨行情中,此前因造假丑闻而濒临退市的中概股瑞幸咖啡,再度成为了市场焦点。

  周二美股开盘,瑞幸咖啡涨幅一度超过70%,开盘仅一个小时成交量便超过此前两个交易日全天,截止收盘,瑞幸咖啡股价大涨53.24%,报收2.13美元,市值5.39亿美元。



  在瑞幸咖啡复牌后,曾连续三天股价“一泻千里”,从停牌之时的4.39美元一路跌到只有1.39美元,市值只剩下3.5亿美元。然而,隔夜在美国市场阵亡将士纪念日小长假后的暴涨,却令所有人意想不到。

  有媒体将这一结果归因为潜在接盘方对瑞幸咖啡股权的争夺,或是有资金在赌瑞幸有“援兵”接盘,但目前市场上并未有相关信息。

  部分投资者认为瑞幸被严重低估,因为该股每股账上还有4.7美元的现金,以及每股6美元的股东权益。分析人士认为,围绕瑞幸咖啡可能将迎来一场收购战。

  此外,业内分析认为,周二的暴涨可能是瑞幸咖啡即将退市,空头需要平仓导致的。据悉,空头获利了结时需要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平仓,俗称“空头回补”,有时会引发股价上涨。

  5月19日瑞幸咖啡公告称,纳斯达克(Nasdaq)已通知该公司计划将其摘牌,公司计划就此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出炉前,瑞幸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听证会通常安排在听证请求日期后的30至45天举行。

  在隔夜暴涨的背后,究竟是有人在豪赌?还是空头集中撤离?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在近期,瑞幸咖啡倒确实是“求生欲”满满!

  目前,瑞幸咖啡官方并未对其股价波动进行回应,而据了解,针对瑞幸咖啡的诉讼,和其受到退市通知后将要举行的听证会也并未有进展。

  20日凌晨,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发布个人声明称,公司已根据阶段性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处理相关责任人、重组董事会、更新管理层、积极进行整改,但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对此个人深感失望和遗憾。

  同时,他也表示坚信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成立的,瑞幸咖啡自运营以来每年的营收都在持续增长。目前,尽管有疫情和造假风波的双重打击,瑞幸数千家门店仍在努力坚持运营。

  日前,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即将展开裁员,各部门裁员率最低50%,最高90%,赔偿为工作年资加1个月薪金。被裁人员为厦门总部员工,主要以研发人员为主。

  而瑞幸咖啡官方则表示,随着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个别部门涉及人员的转岗和优化,一些员工离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主要是在执行2019年绩效考核的末尾淘汰机制;对于离职员工,瑞幸咖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进行赔偿。“公司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落实中央‘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稳定就业,全国门店复工率在90%以上,尤其在疫情期间,针对未复工的武汉员工全额发放基本工资。公司员工总体稳定,”瑞幸官方表示。

  部分行业人士认为,退市对于瑞幸咖啡的运营情况不会影响太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退市不过是瑞幸咖啡在资本端的影响,对运营端暂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管理团队有能力保证资金链不出问题,品牌依旧有存在的价值。”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共计融资19.76亿美元,约合140亿元人民币,自创立以来的亏损总额约在40亿元左右。据此估算,瑞幸咖啡目前账上仍有10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

19 / 08 / 2022

 
未来即饮咖啡有望成为行业最大消费领域

  由于我国餐饮习惯与国外不同,我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远低于国外。2018年的瑞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磨咖啡行业的发展,但随后各大饮料巨头涉足即饮咖啡,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伊利等,即饮咖啡已经进入热门赛道,未来即饮咖啡有望接替速溶咖啡成为中国咖啡业最大的消费领域。

  1、
全球咖啡行业三次发展浪潮分析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38-1970年,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兴起。1938年,雀巢推出速溶咖啡,使咖啡从农产品转变为标准化商品。这一阶段的咖啡要求是含有咖啡因的速饮,对口味要求不高。雀巢成为速溶咖啡市场的绝对领导者,也充斥着各类品牌,市场竞争相对完全。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71-2000年,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厅扩张。这一阶段喝咖啡成为享受咖啡和进行社交的综合体验,消费者对咖啡的诉求不仅是单一的提神功效,更是注重其社交属性。产品来看,咖啡厅主要是以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售卖手工咖啡。

  第三次浪潮从2003年延续至今,精品化咖啡发展。人们更加讲究产地、品种、采摘月份、海拔与冲煮方式,烘焙也保留咖啡豆原始风味,手冲在这一阶段成为主流。咖啡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精品咖啡时期,行业回归到产品本质。



  2、
下游流通环节利润高

  上游种植环节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小咖农、种植基地以及国外高品质庄园,市场集中度较低,从而导致价值贡献约占1%且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利润空间较低,依靠中游的收购。

  中游加工环节参与者主要包括个人作坊、烘焙厂和品牌厂商,行业仍然较为分散,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价值贡献约占6%。

  而下游流通环节参与者主要有批发商和零售商,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量大,集中度较高,产业链价值贡献约为93%。

  从产业贡献值的角度来看,下游流通渠道的扩张是咖啡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绝大部分的咖啡创业公司选择直接对接消费者和大型零售端,做流通产品型创业。

  3、
中国咖啡人均消费量低

  我国咖啡消费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空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而我国目前只有约700亿,与人口比例差距较大。

  有国际机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增长会促进咖啡消费,国民收入每上升5%,咖啡日常消费会增加2%-3%,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与消费者咖啡消费习惯的逐渐培养,我国咖啡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4、
以速溶咖啡为主,未来即饮咖啡有望接替速溶咖啡

  速溶咖啡市场的品牌壁垒高、市场增速放缓,即饮咖啡成为新晋咖啡产品聚集领域。我国2018年速溶咖啡、现磨咖啡、即饮咖啡的消费分别占咖啡消费总量的71.8%、18.1%、10.1%。

  2019年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和先后推出可乐咖啡混合饮料,再在之前,农夫山泉、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也先后拥有了即饮咖啡产品。2018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osta咖世家,在英国推出了首款Costa即饮包装咖啡,并将于2020年在10个市场推出Costa即饮咖啡产品。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即饮咖啡目前在份额上落后,但即饮咖啡做为细分产品,成本低、利润高,且其健康性和功能性符合当下的消费潮流。随着咖啡消费多元化、产品差异化,即饮咖啡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欧睿国际预测,全球瓶装即饮咖啡将在2022年实现31亿美元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7.5%。而我国总体咖啡市场发展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因此前瞻预计即饮咖啡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增长仍将高于全球水平。

  5、
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我国咖啡消费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咖啡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入,我国咖啡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2025年,预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的规模。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11 / 08 / 2022

  埃塞俄比亚咖啡之所以被称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咖啡的发源地、阿拉比卡咖啡的故乡,更因为那里独一无二的咖啡文化。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在公元850年的时候,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西部Kaffa小镇名字为Kaldi的牧羊人在自己放羊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那些误食了咖啡豆的羊,变得异常的激动和焦躁,因而他就便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豆子,并且带回去给镇上的神父看,神父看到后,便将豆子抛进火中,告知这是魔鬼吃的东西。但是没有想到这些豆子经过加热,慢慢散发出了咖啡独特的香气。因为是神父无意中的动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咖啡豆的烘焙,后来僧侣在长时间的祈祷过程中通过饮用咖啡来给自己提神。慢慢的咖啡就成了埃塞俄比亚寻常人家必不可少的饮品了,而饮用咖啡的过程也慢慢演变成一种当地特有的文化。

  埃塞俄比亚拥有全球最多元的咖啡生态系统(森林咖啡、半森林咖啡、田园咖啡和栽植场咖啡),这使得其丰富的阿拉比卡基因得以保存,加上日晒、水洗和半水洗的多元处理法,呈现复杂多变的风味。可以说,全球各咖啡产区的“味谱”,多半可以在这里喝到,体现了埃塞俄比亚兼容并蓄的“王者之味”。此外,埃塞俄比亚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摇篮,种咖啡、炒咖啡、泡咖啡是当地独有的文化传承。

  农民习惯在田里混种咖啡、象腿蕉、谷物、蔬果等作物,并将晒干的咖啡果子储存起来,一方面当做通货使用;另一方面供交谊、婚丧喜庆及宗教活动使用,传统的埃塞俄比亚人甚至连牲畜产仔都要喝咖啡庆祝一番。

  一般的家庭喝咖啡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仪式,就像基督徒做礼拜一样隆重,叫做“Bunna ceremony”。他们制作咖啡的传统方法和器具,完全不同于今天我们萃取咖啡的一般方式,制作出来的咖啡也别具风味。

 
埃塞俄比亚咖啡主要产地

 
埃塞俄比亚咖啡主要有九大产区分别为

 
Yirgacheffe(耶加雪菲)

 
Sidamo(西达摩)

 
Harar(哈拉)

 
Limu(利姆)

 
Lekempti(列坎普地)

 
Illubabor(伊鲁巴柏)

 
Jimma(金玛)

 
Teppi(铁比)

 
Bebeka(贝贝卡)

  埃塞俄比亚咖啡产区被东非大裂谷分割成东西两部分,湖泊、火山、低地、高原与林地交错,各自演化。东半部多为高原,咖啡豆口感比较好,比如以明亮的酸味走红的耶加雪啡、西达摩,拥有迷人“杂香”的哈拉;西半壁大面积原始森林覆盖,多处于完全自然演化中,造就了更为庞杂的咖啡品种,西南部咖法森林的咖啡品种抗病力极强。因自然演化,少经人工筛选,其整体风味稍逊于东半壁。

 
耶加雪菲(Yirga Cheffe)

  是埃国东部的一座小镇,海拔1800~2000m,古语“耶加”(Yirga)意指“安顿下来”,“雪菲”(Cheffe)意指“湿地。耶加雪啡附属于西达摩产区,因其独特的茉莉花香与柑橘酸而在全世界精品咖啡同好圈里颇受宠爱,这一特殊口感也被誉为“耶加雪啡”味。根据生豆的瑕疵率,耶加雪啡从优到劣可分为G1~G5五个等级,一般采水洗处理,但也有少量绝品豆刻意以日晒为之,增强迷人的果香味与醇厚度。

 
西达摩(Sidamo)

  产区与耶加雪啡十分靠近,风味也很近似,经过精致水洗或日晒的处理,同样有花香与柑橘味,酸味柔顺,身价不输耶加雪啡。与耶加雪啡一样,此品种的豆粒中等,但亦有矮株的小粒品种。西达摩咖啡一般采取浅度到中度烘焙,以保留该品种明亮的酸味与醉人的花香。

 
哈拉(Harar)

  咖啡素以杂香闻名,与耶加雪啡并列为“埃塞俄比亚双星”。哈拉产区气候干燥凉爽,全采用日晒处理法,如果瑕疵豆挑拣干净,很容易喝到莓果香,略带令人愉悦的发酵杂香味。但此地农民习惯将精品等级掺杂商用级,咖啡豆的品质并不稳定。

 
利姆(Limu)

  地区是西半壁唯一的精品咖啡产区,产量较少,主要外销欧美市场,亚洲地区少见。有水洗、日晒和半水洗三种处理法,对欧美而言,水洗利姆的名次仅次于耶加雪啡。利姆的味谱不同于西达摩与耶加雪啡,粘稠度明显较低,花香与柑橘酸的表现也逊于耶加雪啡和西达摩,却多了一股青草香与黑糖香气,果酸明亮。

 
Lekempti(列坎普地)

  金比、列砍提大宗商用豆产区咖啡种植海拔为海拔1500-1800米,此地的咖啡豆类似哈拉的长身豆,通常采用日晒与水洗处理咖啡豆,但主要以日晒豆为主,被誉为“穷人的哈拉”,咖啡风味有明显的果酸与水果味,是美国精品咖啡界常见的日晒豆

 
Illubabor(伊鲁巴柏)

  伊鲁巴柏大宗商用豆产区位于金比的西南方,是 埃塞俄比亚最偏西的咖啡产区,咖啡生长海拔为1350-1850米,产区咖啡很少独立出售,多半用作配方豆运到金玛混合售出,不属于精品豆,咖啡果酸味偏低,醇厚度、黏稠度佳,风味平衡,整体干净度佳。

 
Jimma(金玛)

  金玛大宗商用豆 产区海拔1350-1850米,咖啡风味具有难以取代的狂野酸味,日晒金玛咖啡带有微酸以及果仁香味,回味悠长,水洗金玛咖啡虽然没有耶加雪菲的橘香与花韵,但具有非常优秀的低酸度咖啡,味谱也是相当的干净剔透,与中美洲精品相似。 商用级精品金玛在台湾地区很普遍,运气好还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金玛,能喝出柠檬皮的清香味,不逊色于西达莫。 金玛咖啡年产量70000吨,是埃塞俄比亚产量最高的咖啡豆,占出口的1/3,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普遍广泛的摩卡咖啡豆。

 
Teppi(铁比)Bebeka(贝贝卡)

  铁比咖啡种植为海拔为1000-1900米, 贝贝卡 咖啡种植为海拔为900-1200米,西部铁比豆粒明显较大,野味较重但果酸味较低这两个产区距离很接 近,因此两地咖啡风味差距不大,但两地均有野生咖啡,产量不高,此地咖啡较少用作精品或者单 品豆。

  身为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满地咖啡树的地方,它生产出了很多世界顶级的阿拉比卡种的咖啡。埃塞的豆子,香气独特芬芳, 口感复杂多变, 多半带点果味和红酒酸。约四分之一的埃塞俄比亚人口直接或间接依靠咖啡生产为生。使用传统种植方法的农民占多数。人工护理咖啡树,使用有机肥,不使用有害的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因此,埃塞俄比亚出产的咖啡大多为有机咖啡。

  的确像埃塞人自己说的那样,这片拥有了千百年咖啡文化的土地,除了优质的地理条件,对咖啡还有一份无法割舍的爱和情怀。

03 / 08 / 2022



  因关店备受外界关注的连咖啡,最近有了新动向。

  据《零售老板内参》了解,连咖啡将与中石化易捷成立合资公司,密集扩张“易捷咖啡”,其原来的门店将全部关停。此外,连咖啡还在酝酿与咖啡零售相关的新业务,或将在近期披露。

  今年年初开始,连咖啡多地门店关停的消息接连不断,外界一度猜测连咖啡或资金链断链,处在崩盘的边缘。

  《零售老板内参》从接近中石化人士获取到的信息是,连咖啡与中石化易捷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正式推出“易捷咖啡”进行独立运营,预计将在近期正式落地。

  目前双方已作出了3年开设3000家门店的整体计划,而连咖啡原有的门店或将全部关停。目前连咖啡位于北京的门店已全部关停,接下来还将陆续关闭位于上海等地区的门店,此后连咖啡将专注于“易捷咖啡”和新业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连咖啡与中石化易捷就已经搭上了线。

  2019年9月,中石化易捷曾在苏州推出“易捷咖啡”这一品牌,围绕中石化加油站的易捷便利店,推出咖啡、茶饮等产品,并提供外送服务。而当时,这一项目的合作方正是连咖啡,其为“易捷咖啡”提供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此前,这一项目主要在苏州做试点,首批开出了9家门店。

  经过近一年时间测试,双方决定将“易捷咖啡”规模化复制。前不久,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向媒体记者表示,“目前与连咖啡正在总结经验,确定合作模式以继续推广。”

  在门店、快消品渠道之外,便利店一直是咖啡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去年,国内咖啡的整体销量如果以杯计,前两名是星巴克、瑞幸,紧随其后的就是以全家为代表的便利店,还有以为肯德基代表的快餐品牌。

  作者:谢康玉

15 / 07 / 2022

    在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办公的背景下,日本的速溶咖啡销售量日益增加。这使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主要用于制作速溶咖啡的需求日益增加,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品质较高且是咖啡店常用的咖啡的需求却下降。这一趋势使越南——世界最大的罗布斯塔咖啡生产商成为日本最大的咖啡供应商,巴西降至第二位。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7月,越南是日本最大的未经烘焙的咖啡豆供应商,日本从越南进口的未经烘焙的咖啡豆量达近67400吨,同比增长26%;从巴西进口的咖啡,主要是阿拉比卡咖啡却同比下降40%,为63850吨。这是越南首次超越巴西成为日本最大的咖啡供应商。

12 / 07 / 2022

    9月27日,由烟台坦伯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的坦伯咖啡梦工厂正式开业,这是全省首家自有品牌咖啡工厂体验店,也是烟台展示咖啡文化的城市窗口,为全市新业态经济和投资环境增添新亮点。

    坦伯咖啡梦工厂集咖啡生产、原物料供应、吧台设备及器具销售、技术咨询服务、后期安装维护、咖啡师培训为一体,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分为生产办公区和咖啡体验区。在这里不仅可以见到咖啡生产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而且会通过举办咖啡体验小课堂、咖啡沙龙、咖啡类技能大赛等,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为咖啡企业持续输入人才。

    作为烟台首个获得SC认证的焙炒咖啡生产企业,坦伯公司长期以来,与各大咖啡知名品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销售网络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培训咖啡师近1000名,在烟台咖啡供应体系行业占有率70%以上,推动全市成为山东第二大咖啡产业基地。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素养,立足开发区和烟台,加快构建集店面设计、产品研发、职业培训、原料供应、赛事举办、文化推广等为一体的咖啡产业总部基地,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咖啡文化培训品牌、产教融合培训基地。”烟台坦伯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哲凝表示,公司培育自有咖啡豆品牌“坦伯咖啡豆”和自有咖啡店品牌“坦伯咖啡梦工厂”,致力打造烟台咖啡总部基地、全国知名的咖啡文化培训品牌和全国咖啡网红店。

    迎合市场需求,该工厂还将加强自主创新,开发更多新型便捷式咖啡等深加工产品,进军商超大流通和电商销售渠道。同时,与当地液体饮料制造行业合作密切,共同研发、配合生产“葡萄酒+咖啡”“精酿啤酒+咖啡”“健康品+咖啡”等系列组合饮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