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滤萃取和融合萃取”的萃取率探讨.而最终使我了解和理解到,学术层次对两种不同的萃取过程,拥有不同的萃取率计算方法.
(我很高兴能够不断挖掘VST的卓越功能)
画面中,上半部分是数据和图表呈现,下方尺度则用于输入;
左上角部分,左纵列”Design”为设计(目标)冲煮目标,由上而下分别是:
萃取率
浓度
饮品重量
冲煮比例和液体残留比例
(没流出来的咖啡,每克粉残留多少水)
在右上图表中表现为红点
右纵列”Measure”为实际测量结果,由上而下分别是:
萃取率
浓度
饮品重量
被吸收和残留的水
实际液体残留比例
在图表中表现为蓝点
图表中:
蓝色框代表美国金杯区间
绿色框代表欧洲金杯区间
灰色框代表挪威金杯区间
而,简单、接近、但不精确地说,对于一个固定的比例,比如说15/250——
过滤萃取中,就是15克咖啡粉和250克的热水,计算浓度的基数是咖啡液体;
融合萃取中,却是15克咖啡粉和250克的粉水总和,浓度的基数是热水重量.
至于原理是怎样,我会在”比例章”里面详细对比和跟大家介绍的,但是因为我使用的聪明杯属于融合萃取器具,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想先在最一开始的这时引入这个概念和调整,我相信温度曲线的变化其实可以在任何场合下透过横向对比来体现,但即使是测试,我们还是希望咖啡都能够带给测试者愉悦的感受.
所以我决定把比例和研磨度大幅修改后,重新再做一次测试.
关键工具清单:
聪明杯及搭配滤纸x3
杯测勺
温度计
恒温水壶
VST 2.0 蒸馏水归零、官方准确度对应
VST Coffeetools APP
调配水,ppm 110 mg/L、mg 16.5mg/L、KH 48.8mg/L
EK43,已刀盘平衡校准,研磨度校准为#1刚好不接触(官方指引)
星巴克黄金烘焙哥伦比亚咖啡豆(我将失重18%及以上划分为中深)
关键流程简述:
热水浸泡聪明杯和滤纸3分钟,然后完全滴出并放至室温
研磨度#10.9,起手温度96C,比例12/200(12克粉,188克热水)
#1保持加盖,#2加盖至中途,#3保持无盖,以达到不同的温度变化
加水后两分半运用勺子底部推搅液面
五分钟开始过滤
取样冷冻(以便准确测量浓度),温度适宜后开始品尝
温度变化曲线:
其中,浓度读取方面,由于vst属于实验室级别产品,说明书明确表示样本需要在20摄氏度时才能得到最接近的结果,所以咖啡液会冷冻5~10分钟,并且关注测量时的温度;
另外调配水读数为0.03,而聪明杯出来的咖啡液刚好也会偏低0.03(直接读取和用过滤器后的对比),所以在数据矫正上我直接忽略误差.
以下是三杯咖啡的数据
这次我也不卖关子了,感官的喜好方面,排序是——
热:#1>#2>#3
冷:#1>>>#2=#3
三杯数据如此相近的咖啡,带出了非常大的感官落差,
对我的感官来说,
全程锁温的#1呈现出稳定的风味和圆润的口感,冷了不会酸涩,
而#2在热的时候还可以,但风味的深度显然逊于#1,冷了以后出现碍口的酸涩
#3更是一开始就显出呆滞持久的酸,冷了以后非常涩.
喝了那么多咖啡,你也不一定懂咖啡?
很多人进咖啡馆可能大多是两个目的:保持大脑清醒和获取免费WIFI,然而,不可否认,这杯棕黑色的液体还有个功能,就是让人们感受到嗅觉和味觉的愉悦.
对于咖啡的选择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如果你不相信,那么请仔细阅读今天的文章.
在办公室的休息区,你是否是咖啡的”王者”?你是否沉迷于意式浓缩的强大提神效果?还是更喜欢自己独自享用爱乐压的醇香?决定你选择哪种咖啡的,正是你的潜意识和个性,对于产地的选择亦是如此.
如今,单品精品咖啡大行其道,所谓单品,即咖啡产自同一国家、同一产区、同一种植园,随着人们对单品咖啡的了解越发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产地对于咖啡口味的影响,有些地方的咖啡花香和水果香浓郁,有些地方则以巧克力味为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产地的咖啡.
除此之外,烘焙的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咖啡的品质,尤其是对于单品咖啡来讲,烘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咖啡是否能够呈现其原有的风味特征.
今天,就让作者来帮大家分析一下,你对于咖啡的选择是如何体现你的个性的!
如果你特立独行、善于思考…
你难以抗拒哥伦比亚咖啡的浓浓可可味,那种巧克力和焦糖的醇香,咖啡所呈现出的复杂、多层次的口味,是你无法抗拒的.此外,你还喜欢花香和黑醋栗、红苹果的鲜活味道,这种和你一样独具个性的咖啡将令你沉迷.
如果你雷厉风行、目标明确…
要问哪种咖啡能够引起你的兴趣?那一定是巴西咖啡,迷人的榛子、巧克力和麦芽香,加上蜂蜜一般的太妃糖香气,你喜欢的就是这种柔和、丝滑的口味,和那久久不散的余香.
如果你热爱冒险、敢于尝试…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咖啡浓郁的花香和水果香中夹杂的历史沉淀,是你的最爱,多层次、丰富的口味令你欲罢不能,芒果味、草莓味、木头香、香料味、小豆蔻、威士忌……在未知口味的海洋中遨游会让你无比快乐.
如果你言必行、行必果…
尼加拉瓜拥有超过4万座小微型种植园,当地雨林密布,生态环境优越.此外,独特的生豆加工技术能够凸显出咖啡的甜味,酸味柔和,这种口感适中、带有经典坚果和香草味的咖啡无疑是你的最爱.
萃取的关键要素
关于
严冬已至,枯叶萧条,北方已迎接了皑皑白雪,
南方的强制入冬都让我们的本能进入了冬的形态,
也让我们的咖啡进入了一个冬眠淡期.
但是起来嗨不要睡,打起精神来,你想知道咖啡的下一步动作吗?
星巴克都那么遍地开花了还在那么的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睡呢?
以下Simone为大家总结了一下星巴克的华东地区赖副总在这次2017″落地生花”为咖啡做点事上面的演讲.
GCEF下午第二场主题《展望·中国大市场》左一演讲人:赖日华(星巴克发展处副总)
星巴克的成长在华东地区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当星巴克的第一家店面入驻上海淮海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咖啡,他们去街面一杯一杯的免费向行人赠送咖啡,让更多的人知道咖啡这种健康的天然饮品.
在2007,2008年人心惶惶的金融风暴时期,作为合资公司的星巴克总部投入(全球化设计团队),接地气的了解顾客的需求.
需要什么样的设备
需要什么样运营团队
贩售什么样的服务
而不是我们同业者主观上的,线条,色块,风格等外在的东西.而是用心地观察市场把自己与顾客角色互换更贴切的寻找出问题根源并解决,从而有了延续至今的微笑服务,也被很多的不同行业所运用并延续.
Simone也做为一个小店的营业者觉得,其实一个店铺不要很大,也不需要很多的完美装饰.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暗淡与沧桑,一个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比虚伪的语言上的修饰来的更加直接,给店铺带来更多光彩.有一句话脍炙人口”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那对于我们这种在创业中或正在创业的咖啡店同业者Simone想说”咖啡店的灵魂其实就是你自己”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服务好每一位顾客,那你就是成功的!星巴克连金融风暴都挺过了,你还要继续消极嘛?
第三波冲击意式咖啡馆的崛起,更地道的,更专业的,更精致的,更有效率等等的咖啡店越来越多.于是乎星巴克抓住了核心在南京西路有个(烘焙厂)即将开业,他想让人们知道别人能做的星巴克一样能做到.
其实只有星巴克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咖啡市场,需要有我们这些众多的同业者才能更好的把咖啡文化传播给大众.
所以,Simone觉得如何做到与顾客更好的沟通不是在于你豆子的品种多么的精贵,而是如何为顾客奉献出一杯他能够接受并且爱上的咖啡,因为咖啡是一种饮料是一种健康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饮料.
所以我们曾经都在倡导”种子到杯子”那为什么我们如今不能像赖副总所抛出的方向”从杯子到种子”把自己的专业度带到顾客的角度去思考,了解顾客所需,并且专业的,高效率的去出品一杯好喝的咖啡,而不单单是好的咖啡呢?
所以Simone觉的如何去寻找高贵而不贵的豆子去分享给消费者是我们目前咖啡同行都要去反思已经面临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要共同分享,共同努力并且接地气的让顾客们去接受他,去了解他.让我们的咖啡作为一种饮品般的存在,你们觉得如何呢?
什么咖啡可以称为SOE?
在咖啡馆点咖啡,有没有被咖啡师问到:
抛开拉花缸种类、咖啡杯大小高低等因素,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打发一缸高质量奶泡进行咖啡拉花,那最终的出图效果、和花纹呈现度一定会好过于一般奶泡很多很多倍。因此,不论是基础咖啡拉花学习?还是要进阶咖啡拉花提升?事先练习出高质量、具有细腻度、流动性、厚薄度控制等方面的技能,是练习咖啡拉花较好的途径、和流程!
牛奶没有在打发前冷藏
其实,利用咖啡机蒸汽系统除了让牛奶产生泡沫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加热牛奶的过程。大多商用咖啡机蒸汽喷发量都比较充足,能让有限容量的牛奶在短短十几秒从冷牛奶加热至烫手。假若,经常奶泡打发至沸腾的选手,不是没有控制好进气、和打绵密的时机,就是没有进行奶牛的冷藏处理!道理也很简单,冷藏过的牛奶温度起点很低,一直持续加热能有效延长加热时间,便于咖啡师奶泡打发过程中的控制、和把握!
进气时机的把握
咖啡机喷出来的是水蒸气,不能够直接让牛奶变成泡沫,需要利用蒸汽棒喷发的力量让其带入空气进入奶液中,从而形成泡沫。喷发蒸汽的喷头在打开阀门的瞬间,奶液随着进行喷发方向的运动,此时,让喷头漏出很小一部分,就能带入少许空气,这就是奶泡形成的时刻,漏喷头越多,易差生粗泡;没有露头就会是闷响声;慢慢进气是较佳的选择。
打绵时机的控制
牛奶的冷藏会根据咖啡馆经营中各类半成品、各类果酱\糖浆等,在同一个雪柜进行低温存储,个人认为只要不结冰,低一点都可以安全存储、和符合牛奶的发泡前准备。自牛奶从低温2-3摄氏度开始发泡到与人的体温差不多时【手感不冷不热】,接下来就是打绵的时机,直至65摄氏度左右即可。市场上,在打绵过程中的手法上多种多样【有旋转旋涡式、上下翻滚式等等】,而且每一位咖啡师拿缸方式、和喷头点位选择都略有不同,在符合食品安全、咖啡师优雅姿势的情况下,自己最习惯的、最方便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多年的咖啡师培训教学过程中,有旋涡的旋转式更容易打绵、打细、打湿滑奶泡。
这个过程中基本就不在进入空气,否则粗奶泡是很正常的事情。形成旋涡能让较大、较粗的奶泡滑落到旋涡里,随着蒸汽的喷发转化成为细腻的奶泡,打绵、打细腻奶泡这是比较大的重点。
咖啡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几年前看过一部叫《父母爱情》的电视剧,这部剧在央视一套首播,豆瓣评分9.是一部乍一看剧情拖沓、平淡、无奇,不明白为什么它会热播的剧,可能像从前的《东京物语》,也可能像前阵子你们刚喜欢过的《请回答1988》.
一杯好喝的咖啡,有酸、甜、苦、涩丰富又平衡的层次感.有咖啡豆烘培后独特的香,却也保留了果实的新鲜感.清咖固然是好,但如果咖啡师能将奶和糖调至恰好,也不失咖啡魅力.
越南咖啡,就是这样一杯好喝的咖啡.
越南咖啡通常都以特制的越南壶以滴漏的方式萃取咖啡豆,所以常叫滴咖,一般只有在越南粉店才喝得到.产自越南的咖啡豆最大特色是以特殊奶油烘焙,磨出的咖啡粉会有一股奶香.与炼奶混合一起喝,既中和了咖啡本身的苦涩,也更带出咖啡香浓.
记得第一次喝越南咖啡,点的是冰雪咖,就是在咖啡滴漏完毕以后,倒入加了炼奶的冰块中.大概是越南粉吃得有些燥热,还没等冰块开始融化,我就迫不及待将整杯”纯”咖啡喝下肚.炼奶的香味和甜味掩盖了浓郁的咖啡因,喝的时候超爽超享受.可过了几分钟,咖啡因开始在体内活跃起来,心跳迅速加快,快到仿佛要从嘴里跳出来,手也有些微微发抖.没想到,这样一杯看似普通的越南咖啡,比espresso劲儿还大.不过有了经验以后,开始学会慢慢品味.这越南咖啡也是值得细品,丝滑的感觉从嘴一直到胃.
这间在太古二楼名族村里的越南咖啡小铺和整个太古嘈杂纷乱的环境格格不入.店铺不大,咖啡的品质却是极佳.特别是滴雪咖和越式星冰乐,绝对是必点款.
老板娘是个越南人,却会说几句生硬的普通话.每次她都会有条不紊地做着咖啡,大概看着一滴一滴的咖啡,真的可以让人笃定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滴咖的香浓……
2017/18年最新世界咖啡市场与贸易报告
2017/18年预测概要
12月14日下午的广州,当主持人宣布今年的世界咖啡烘焙冠军的名字那一刻,来自意大利的Rubens Gardelli就跪在了地上,泪流满面!
图片摄于广州-2017世界咖啡烘焙大赛 其实,Gardelli在此之前就在精品咖啡烘焙界颇有名气,他已是连续4年的意大利烘焙冠军,并且是2014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的亚军.
图片来自World Coffee Events, 左三是获得亚军的Rubens Gardelli
那一场比赛中,他向咖啡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 Single Tree-lot,”单一咖啡树微批次”,也就是说这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只来自单一一颗咖啡树.当时用的是与墨西哥某庄园合作的咖啡项目的咖啡豆. 今年已是Gardelli连续第四年参加世界咖啡烘焙大赛,他说:虽然自己在赛前的一个月进行了集中练习,但是为了这个冠军其实准备了4年,也要感谢之前3年的失败经历.
图片摄于广州-2017世界咖啡烘焙大赛
烘焙大赛颁奖仪式后的Gardelli被排山倒海的人簇拥着合影,”黑”手只好见缝插针,简短地采访5分钟.事后,又通过需要FAN墙的网络与Gardelli取得联系,Facebook、Whatsapp、各种聊天APP都用上了,使用炮轰的方式,就怕他不回复. 在此也谢谢我们的中国咖啡烘焙冠军叶伟伟提供的一些比赛图片.听叶伟伟透露说,Gardelli在比赛开始的前一天到达广州,到了之后便去找烘焙机试机器,练习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也算是惊喜下的意料之中.
图片来自Rubens Gardelli
专访问题
1.你的第一台烘焙机是什么? 是一个50克的以色列制造的”小炉子”,直接放在火上烤的那种.(请看下图,手中的便是)最早是2009年的时候,就从Sweet Maria’s买点生豆回来自己烘焙.
图片来自Rubens Gardelli
2.你现在日常使用的烘焙机是什么?一台我自己造的5公斤烘焙机,和一台南非制造的定制15公斤烘焙机.
3.你对烘焙大赛的理解是什么?
首先,这个比赛不仅是对个人烘焙技术的考量,同时也是对烘焙经验的考量.这是一个看谁可以把自己不熟悉的咖啡豆在固定时间内烘得最好喝的比赛. 其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这个比赛是一个更着重于”冲煮咖啡(filter coffee)”的烘焙赛,而不是意式咖啡,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最后,这不仅仅是一个咖啡烘焙比赛,也是一场杯测比赛,一个好的烘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杯测师.
比赛现场杯测,图片来自Rubens Gardelli
4.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之处吗? 一切都还好,除了我本来选用的机器出现了问题,Cropster系统一直不能和机器连接上,显示的豆温之类的时有时无.于是主办方花了1个半小时的时间修机器,最后没有办法再等下去了,于是主办方问我介不介意换一台烘焙机比赛,但是之前并没有用这一台机器练习.我说可以,毕竟机器都是一样的,操作都是一样的. 5.在这次的比赛中,你是怎么制作你的烘焙计划(Roasting Plan)的呢? 我的烘焙曲线都可以在Cropster的官网上看到(下方有图).对于我来说,烘焙计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确”,在练习的时候要练到每一个细节,不能忽略,因为比赛中丢掉1分,你就可能是世界第二.其他的还要看具体的咖啡豆,区别处理.
单品咖啡-烘焙曲线
图片来自Cropster官网 以上是Gardelli的单品咖啡比赛烘焙曲线,Gardelli表示对于这一支咖啡,他的烘焙时间相对更长,发展率相对高一些.想让咖啡喝起来在舌面上的质感更好.
拼配咖啡 – 烘焙曲线
图片来自Cropster官网 在拼配中,Gardelli用了80%的水洗埃塞俄比亚(因为这是可选择的咖啡豆种状态最好的一支),10%的日晒云南,以及10%的水洗巴拿马. 更具体的风门、转速、火力信息Gardelli并没有透露. 6.你觉得比赛中的烘焙和平日出品的烘焙有什么区别? 对于我来说,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在日常烘焙生产中,我是一个很相信”Omni Roast”概念的人.所谓”Omni Roast”的烘焙概念,就是同一支咖啡豆,同一条烘焙曲线,可以既用于SOE(单品意式咖啡),又可以用于单品手冲咖啡.顾客买来咖啡豆,又可以做espresso,又可以做filter coffee.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做的,而且大家也都很喜欢我的咖啡.
比赛中的Gardelli, 图片来自叶伟伟
7.上一次的世界烘焙大赛,你没能拿到冠军,但是这一次你做到了,是做了哪些改变呢? 我个人是很喜欢追求产地风味,以及明亮的酸,所以之前的比赛我都在追求”bright acidity”(明亮的酸质).而今年,我把平衡感(balance)放在了第一位,改变了我以往的策略,然后拿了冠军!
8.在你的咖啡职业生涯中,你觉得最难烘焙的咖啡豆是什么? 我的乌干达Mzungu咖啡项目的咖啡豆!目前我还在研究,还不知道具体研究,每一次烘焙它的时候,一爆(first crack)的时间总是比其他豆子来得晚,这也是我第一年处理这个咖啡豆,做了实验性的咖啡处理方式.生豆中还存有一些咖啡果皮,所以在烘焙的过程中容易烧焦,影响整锅的烘焙.
乌干达Mzungu咖啡项目 咖啡果实处理中
图片来自Rubens Gardelli 其次我觉得比较难烘的就是”圆豆”和”象豆”了.
9.请用三个词形容自己. 好难啊. 观察者(Observer)、(对于工作)很精确(Precise),(对于咖啡)有激情(Passionate). 10.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呢?明年3、4月份,我要搬到新的工厂了,因为现在的生产量加大了. 接下来我还打算去实现我的下一个目标-赢得杯测大赛的冠军. 在未来我还很希望用中国的咖啡去比一次赛.
图片来自叶伟伟 就酱. Rubens Gardelli乌干达项目专访: 专访 | Rubens Gardelli: 我做出了乌干达有史以来第一批”日晒处理”咖啡 新年快到了,嘿嘿.
2017年咖啡市场十大关键词
2017年已接近尾声.
一般我们用的咖啡杯,容量大概在150ml到600ml之间,再大的咖啡杯,你见过吗?
前几天,贾乃亮在微博上晒了一张搞笑的照片,图中他拿着一个超大的咖啡杯,还配文:老板,续个杯……
这么大的杯子,在咖啡店一般当做装饰品,没有人真拿它喝咖啡.不过,在日本有个人拿着比这个杯子还大的一个杯子,去星巴克买咖啡喝.
排队到他的时候,咖啡师拒绝直接给这个杯子里注入咖啡,最终他自己买了杯普通杯咖啡,倒入这个超大号的咖啡杯里,然后喝掉了!
不要觉得这个杯子已经够大了,2011年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的吉尼斯纪录属于美国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湾度假村的一个咖啡杯,它大约能容纳2010加仑的咖啡,相当于3.2万杯咖啡.
够大吗?不够大!因为这个纪录仅仅保持了一年,就被英国伦敦的一个巨大的咖啡杯打破了!
这个咖啡杯高2.9米,直径2.6米,里面足足装有1.3万升咖啡,相当于21.6万杯意式浓缩咖啡,总重量达12.8吨,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你见过更大的吗?
怎样让你的咖啡功能性最强?
爱喝咖啡的朋友们,请注意啦!你每天早上所喝的咖啡不仅仅能提神醒脑,只需添加一点配料,咖啡还能让你集中精神,帮你改善心情,而且这一切都不仅仅是咖啡因的功劳!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Parsley Health 公司的医药学家、公司CEO Robin Berzin,让她来告诉大家如何让你每天早晨的咖啡功能性更强,为你一天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活力!
除收入和价格以外,影响咖啡需求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与其他饮品的竞争关系、医学研究给出的建议、广告宣力度、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等等.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咖啡当做一种提神醒脑的功能型饮料,但除此之外,咖啡还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
“去喝杯咖啡吧”是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其目的有时并不是为了真正喝一杯咖啡.在过去,尤其是在家庭聚会当中,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人们都会喝咖啡.但随着用餐环境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很多人喜欢去外面用餐,用餐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人们可选择喝咖啡的地点也越来越多.即便如此,家仍是人们喝咖啡最多的地方.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被称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阿拉比卡咖啡的故乡,更是因为这里独一无二的咖啡文化.与其他咖啡原产地不同,这里的咖啡种植业并非是殖民者所带来的.咖啡种植、加工和消费在上百年时间当中已经深深扎根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要知道,早在咖啡商业化以前,埃塞俄比亚人就已经种植并采摘咖啡果实,并作为日常饮品在家中享用.
从外人的角度看,埃塞俄比亚咖啡无论是从文化、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都比其他国家更加复杂.同时,埃塞俄比亚还拥有者全球超过99%的咖啡豆种,可谓是真正的咖啡基因库.正是因此,埃塞俄比亚长久以来一直是咖啡爱好者们向往的圣地.
埃塞俄比亚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咖啡的国内消费占比非常高,因为咖啡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在将近650万袋的年敞亮当中,有将近一半是供国内消费的,仅有350万袋用于出口.
直到今天,埃塞俄比亚人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咖啡仪式”,通过这种仪式,家人、朋友会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情感.在仪式当中,年龄最长的女性作为”主人”负责用铁盘烘烤咖啡,现场进行磨制,并用当地特有的”Jebena”陶土壶和热水进行冲泡.”主人”会将冲的浓浓的咖啡倒入一个个小杯当中,再加入水重新煮制两次.仪式全过程需要大约1小时,是当地人表达欢迎与感谢最重要的方式,更是人们社交生活的中心.
该怎样理解”干干净净”的好咖啡?
提到咖啡处理法,许多人第一个印象就是日晒水洗蜜处理方法,而当下,咖啡行业的处理法发展情况下,有了红酒处理法,蜜果处理法(wahana特有),以及Solkiln法.当然咖啡处理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许多环节的变量不同,出来的味道可能会大相径庭.
很多咖啡师都想知道怎样做好压纹郁金香,今天我就阐述个人的些许心得分享给大家,就从下面的八个重要步骤开始吧!
首先要做压纹首要条件就是:丰厚的油脂,流动性高;其次就是奶泡,压纹需要薄奶,当然不能太薄,太薄容易出现图形扭曲的情况!
讲述咖啡拉花的手法:
①融合就不多做解释了,就是提高,转圈,小水流不断就好;
②当融合到杯子的3分满或者4分满的时候就可以起花了,因为这个量是做压纹开底的时候最好时机;
③先做第一个千层心,需要从起花到结尾左右摆动要均衡,节奏要掌握好,不然会出现两遍不均匀的情况;
④当你做第二道千层心的开始落点,最好是在第一道的顶部,就是开衩那里;
⑤道理是和第三个步骤基本一样,但是唯一的区别就是,力道比第一道千层心要大;
⑥第三道心的起花点,第三层心开始的第一道力度和水流量不能太大,轻轻点一下就好,不然会导致破坏整个图效果;
⑦也就是做后一道,压纹最后一道和普通郁金香一样,最后一道力度和水流量是最大的,不然第三层会成为一坨圆并且整个图形都带动不起来会看起来不舒服;
⑧收尾,压纹的收尾都是大水流或者中水流量收尾,如果水流小第一层和第二层效果会很差。
随着技能的稳定,当咖啡师可以娴熟地运用在点注、前推、分段、控流的基础技能,可以制作出心形、叶形、郁金香、玫瑰花等,极具代表性的Free Pour拉花作品以后,组合图案的练习便成为了咖啡拉花提升的关键点。咖啡拉花的组合图案体现了作品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咖啡师的基本功技能主要考验在以下方面:
1、组合构图的能力,作品完整性;
2、奶沫控流的能力,分段式完成;
3、对于杯型的选择,杯口及容量;
4、奶沫融合的分量,倾斜与角度;
5、分段注入的选点,转杯和正杯。
咖啡知识|详解Espresso、Ristretto、Lungo、Doppio、Americano
不论咖啡爱好者还是咖啡从业者,espresso的赫赫大名一直萦绕于耳,这是我们日常最常打交道的咖啡萃取方式(虽然很多人还接受不了它的脾气)。
拾起任何一个精品咖啡豆的包装袋看一看,不难获得这些信息:产地产区、咖啡风味,或许还有咖啡庄园的名字和烘焙师。如果是单一产区,通常会告诉你它的海拔高度。
但“海拔高度”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咖啡爱好者、消费者,甚至对于咖啡生豆采购者、烘焙师来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咖啡豆生长的“海拔高度”?
如果你问咖啡师,他们极有可能告诉你“高海拔意味着更好的咖啡品质”,但事实上要比这复杂一些。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海拔高度”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高的海拔常常与更好的甜感、更复杂的咖啡风味联系在一块儿;准确来说,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因果关系。很大程度上,左右咖啡品质的因素更多来自其生长环境的温度。
相对低温时,咖啡树生长更为缓慢,咖啡樱桃的成熟期相对拉长,这意味着咖啡樱桃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出更为复杂的风味。
在低温产区,妨碍咖啡树生长的害虫和疾病都不易存活。以叶锈病为例,它们是侵害咖啡树叶的一种真菌,阻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致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维持生长。在2012年,叶锈病摧毁了拉丁美洲种植区,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导致超过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据SCA Science Manager-Emma Sage说,叶锈病的致命点之一便是——温度。
在2012年SCAA的一份官方报告中,Sage指出,叶锈病爆发的理想温度是21-25°C,当温度低于15°C时无法生存。咖啡的理想生长温度是17-23°C,当温度低于14°C、高于30°C,不利于咖啡树的生长。这意味着,低温时,叶锈病的繁殖放缓。
相似地,咖啡蛀虫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它们能够茁壮成长的温度在20-30°C之间。
咖啡农场高于此范围(通常指更高的海拔),更不容易受到叶锈病、咖啡蛀虫,以及其它难以在寒冷环境中生存的害虫们的侵害,相应地,最终的杯测中受到不良风味的影响更小。
不是所有咖啡品种都易患叶锈病,但那些不易患叶锈病的咖啡豆种常常风味不佳,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根源于质地更为坚硬、味道更苦的罗布斯塔。为降低患病风险,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倾向于种植高品质同时不那么易患病的品种。
说来话长,众多原因之下,我们倾向于将因果简化为——更高的海拔所生长出的咖啡豆品质更好。
海拔影响气温,纬度同样影响气温。哥伦比亚,以出产高海拔、高品质咖啡豆著称。像区域内的农场Nariño,距赤道有100公里,海拔在2300米,所种植出的咖啡豆具有高酸度、甜感佳以及显著的香气,使其成为一款独树一帜的咖啡豆。
但是,当说到巴西南部的Cerrado Mineiro,纬度上要比Nariño15倍于远离赤道,但其海拔较低,在800-13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3°C,非常适宜咖啡生长。
因此,当产地气温相对较低时,我们为什么要对1100米海拔高度也能生长出优质的咖啡豆抱有偏见呢?
同样,纬度只能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咖啡生长地的微气候也是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像Galápagos,其海拔只有200-300米,拜来自智利和秘鲁的冷空气所赐,这里的气温与Cerrado Mineiro非常相似,生长出的咖啡豆甜感好、中等醇厚度,焦糖香气明显。
单单说到“海拔”,并不能绝对指示咖啡豆品质,农场所在的纬度、局部的微气候,诸如此类,都将影响咖啡品质。
至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海拔而不是气温呢?因为,不像海拔是相对固定的,气温受到每一个季节、每一天、每一个时辰的影响。而且,尽管用海拔来做咖啡豆品质的衡量标准并不完美,但我们需要快速地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咖啡豆生长情况,这有助于大致了解到咖啡的风味、香气走向和理想的烘焙曲线。
烘豆师们对这个概念有更专业的评判方式,通常来说,针对高海拔、低温环境生长的咖啡豆,烘豆师们以“高密度”、“高硬度”讨论。生长缓慢的咖啡豆的质地更硬、密度更大;生长较快的咖啡豆更为柔软、密度较低。
遗憾的是,咖啡产业中并没有专门一项用来测量咖啡豆的密度(在一些咖啡豆产国,生长在较高海拔的咖啡豆常被片面地认为质地坚硬,这便涉及到上文中所说的海拔的非绝对性)。而对咖啡豆的密度测量,将打破海拔与品质的必然联结。
烘豆师,乃至咖啡豆采买者、咖啡师、消费者们,需要掌握有关咖啡豆密度的信息。正如我们所见,生长缓慢的咖啡豆不仅缔造出更复杂的风味,同时也影响着咖啡豆本身的物理特性。低密度的咖啡生豆中间部位具有更宽的裂纹,而高密度的则更窄。
当我们探入到咖啡豆内部,将发现更大的不同:低密度咖啡豆有更多气孔,这意味着烘豆过程中,传热更慢、更不规则。因此,烘豆师应当采用较低的烘焙温度,以避免烫伤或烧焦咖啡豆。
对于海拔,我们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海拔真有那么重要吗?
咖啡品质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咖啡品种、农场、处理方式、土壤品质、海拔、微气候,以及年与年的差异、储藏、运输条件、烘焙、萃取等,都会影响一杯咖啡的品质。
综其,咖啡樱桃生长的快慢,将对咖啡风味产生显著的影响。介于这个原因,海拔自有其价值所在,同时,我们也需要去理解上文所述的纬度和微气候的影响所在。
是谁说的咖啡因=失眠?
咖啡含有千百种成分对人体有好有坏,只要饮用适量,对人体健康利大于弊,这样说有点洗脑的意思,但事实如此。河豚有毒,很多人贪恋它的鲜美,而不顾生死去尝试,难道还要拒绝集芳香精灵于一身的咖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