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3 / 2023

比喝咖啡更享受的是在喝咖啡的同时看一本关于咖啡的好书,这才算是享受生活.
爱喝咖啡的人都应该多去增长一下自己关于咖啡的知识.我们已经为你挑选好了12本关于咖啡知识的好书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吧.

Adagio
Lara Fabian – Lara Fabian(MEXICAN EDITION)
1The Blue Bottle Craft of Coffee

蓝瓶咖啡的匠艺
作者:[美] 詹姆斯·费里曼 / [美] 詹姆斯·凯特琳 /[美] 塔拉·杜根
有人说蓝瓶咖啡的工艺举世无双,这本书会告诉你原因.任何爱咖啡的,目前还没有那么专业的烘培师都会为这本咖啡手册感到激动不已,因为这本书能引领他们走进更广阔的咖啡世界,更有很多的在家里也可以尝试的咖啡配方.
2Left Coast Roast

左海岸的烘培方法
作者:汉娜.纽斯汪德
如果你不喜欢通篇文字的专业咖啡书籍,那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左海岸的烘培方法会激起那些喜好看书籍插图的人的兴趣.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咖啡的十分有趣的知识,通过插图把所有的咖啡细节都表示得很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更有很多专业咖啡师的经验之谈喔~
3Coffee Story: Ethiopia

咖啡故事:埃塞俄比亚
[美] 马伊卡·伯哈特
它详细描述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的艰难困苦,和为什么这个国家会变成一个咖啡豆高产国.记叙了咖啡是如何帮助埃塞俄比亚人渐渐摆脱了极度的落后、饥荒和贫穷.看完这本书后你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生活.
4The Infinite Emotions of Coffee

咖啡的多种情感
作者: [美] 阿龙.Y. 哈勒维
一本所有咖啡爱好者都应该拥有的书, 哈勒维跑遍了世界各个地方去寻找关于咖啡,这种在全球都拥有青睐者的饮品是如何改变了世界的.
5Uncommon Grounds:
The History of Coffee and How it Transformed Our World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

 

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
所有初出茅庐的咖啡师和咖啡狂热者都应该有这本藏书.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咖啡的历史和基本知识,这使它成为了爱咖啡人的完美伴侣手册.
6The Birth of Coffee

咖啡始源
作者:丹尼尔.洛伦泽蒂,琳达.赖斯.洛伦泽蒂
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与配图来告诉读者关于咖啡的历史故事,以及咖啡在全球的影响力.书中表达了作者本人对那些辛勤劳动但依然贫穷的咖啡农们由衷的敬佩.
7God in a Cup: The Obsessive Quest for the Perfect Coffee

杯中之神:完美咖啡的无止尽追求
作者:麦克乐.魏斯曼
这可能是最饱受争议的关于咖啡的书籍了.这本书的年份比较长,其中有些词或知识会显得有点过时.但是对于是多数人持不同意见的咖啡爱好者而言,这仍然是一本好书.
8All About Coffee

咖啡百科
作者:威廉.H.克斯
这本书包含了关于咖啡的历史,技巧,科技,商业和艺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感谢网络时代,现在这本书已经可以免费在网上查阅了.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咖啡爱好者的话,还是应该去买一本纸质书放在咖啡桌旁,因为里面的插图简直是工艺.
9Coffee-Philosophy for Everyone: Grounds for Debate

至所有人的咖啡哲理—抓住细节
编辑:斯科特F. 帕克
给思考者的书,这本书从哲学角度剖析了咖啡这种受大众喜爱的饮品,并从文化和道德方面,对咖啡的提神效果做出了评论.
10Pour Your Heart Into It: How Starbucks Built a Company One Cup at a Time

全心注入:星巴克是如何一杯一杯卖成一个咖啡王国的
作者:(美)霍华德·舒尔茨,(美)多莉·琼斯·扬
无论你对星巴克是爱还是恨,都不影响你去学习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这本书是比较旧了,现在也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分析了星巴克这家公司的好与坏.但多去看看星巴克是如果成为世界最成功的咖啡企业,对于咖啡爱好者仍是一件有趣的事.
11Coffee Flavor Chemistry

藏在咖啡风味下的化学
作者:伊冯. 弗莱蒙特
有一些咖啡爱好者喜欢探究与咖啡风味有关的化学知识.在他们看来,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如何能冲出一杯好咖啡是最令人信服的.这本书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咖啡和咖啡背后的科学知识的人,是一本必备书籍.
12Coffee: Growing, Processing, Sustainable Production

咖啡的可持续生产性:咖啡种植全过程
编辑:琴. 尼古拉斯.温特庚斯
比起一般的说服向读物,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大学教科书.是一本极其有趣的描写了关于咖啡豆种植生产全过程的书.对于那些想了解更深层咖啡知识、更多地去了解咖啡农的人,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咖啡熟豆在研磨时的温度对研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咖啡熟豆在研磨时的温度对研磨的影响是什么?

18 / 03 / 2023

洗完脸甩一把,没想到把脸都甩出去了…



艺术家就是脑洞特别大,化腐朽为神奇,把污渍变有趣,关键就是有没有想象力.
咖啡不小心溅了出来,形成的不规则的污渍,看上去像一个个小怪物,叫嚣着”画出来画出来!” 于是,一共有480多个怪物就这样诞生了,每一个小怪物都有独特的长相和故事,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一起来看Paul Jackson的这些咖啡小怪吧 .

哎呀妈呀,累死我了,跑得大汗淋漓口水四溅,马拉松终点到底还有几公里?

要死了,小心脏蹦出来了!
我要找妈妈……


烤鸡?烤鸭?看我胸口射流弹!

前方有美女,派个眼珠子去侦察一下:

飞天碎石流星击!

我是呆萌小龅牙,萌得要融化>

看我气焰滔天,谁惹我跟谁急!

立锥之地,思考怪生>

晒个太阳,挠个痒痒>

照照影子,哪里找这么又萌又帅的我啊>

飞天旋转喷射器>

早上刚做的指甲不小心甩出去了,555>

且让我为你唱一支出塞曲,用温柔的旋律>

无敌火箭神助攻>

嗨,我最乖了,只是刚忍不住放了个p,不好意思……



生活中的一切不经意,
都可以变得美丽或有趣.

在办公司怎样享受咖啡时光

为了在办公室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好咖啡(坚决拒绝速溶咖啡),经过一年小白鼠实(zhe)践(teng),为咖啡党献上如下测评。性急的宝宝可以直接看最后的表格。

24 / 02 / 2023

有人说咖啡焙炒很简单,一教就会,中国市场上,现有很多的咖啡教学,几乎人人都是大师。真是好笑,如果真的那么简单,又何须花费几千块钱来跟你学,在家用锅就好了,反正自家用量不大。如果不是简单,又岂是你几天就可以教会的。就本人而言,从事咖啡焙炒将近二十年,至今都不敢说焙炒咖啡豆简单,还在不停地学习、研究,并购买国外同行先行者的书籍,加以长进。

我曾经碰到一个年轻人,刚从别的地方花几千元钱学完咖啡焙炒,拿着本工厂的巴西咖啡,然后对我说:不对,这不是巴西咖啡。我问为什么不是巴西咖啡,他说:这个颜色的咖啡,不是巴西,应该是综合咖啡才对,味道应该如何等等。

我告诉这位年轻人:什么叫巴西咖啡?巴西咖啡就是用巴西原产地的生豆,焙炒后的咖啡,至于炒到什么颜色,什么火候,要视咖啡的质感、密度而定。巴西生豆,你可以从轻炒开始,一直到意式焙炒,它都叫巴西咖啡。用什么焙炒度最适合巴西咖啡,则视每个人的喜好口味而定。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顾客接受的,就是最好的。

关于口味问题,有很多人问我,巴西是什么口感,应是什么口感。就和这位年轻人一样,我告诉他们,巴西咖啡就是巴西咖啡的口味,哥伦比亚咖啡就是哥伦比亚咖啡的口味。问题是,你想让咖啡变成什么口味,炒到意式,甚至炭化,还会有酸味吗?应该只是苦味或焦苦味。当一个合格的师傅教学生时,应告诉他们这个原理,一个合格的烘焙师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每种不同的咖啡,在与炉火热切的对话中,都在寻找适合自己风味的最佳焙炒度。就像专业的烘焙师,也在不停地寻找适合每一款咖啡的最佳烘焙度。可见,烘焙咖啡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不是三五天就能精通的。只有不停地摸索试验,才会理解咖啡焙炒中的奥妙。

同样的咖啡生豆,选择不同的焙炒度,炒出来的咖啡风味会不一样,不同的人炒出来的咖啡豆也会有所不同,甚至会大相径庭。就好比同样的食材,路边小摊的厨师和星级酒店的厨师,炒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当然价值也不同。各位开咖啡馆的老板,当你投资几十万、几百万装修完咖啡馆后,你是选择自己来炒咖啡,降低一点成本,还是选择专业工厂,专业师傅炒出来的咖啡,而让你咖啡馆的客人成为回头客呢?虽说两者之间成本不一样。

稳定的咖啡生豆原料,稳定的产品质量,丰富的焙炒经验,我想这不是一个小的工厂或个人能做到的。可能也有很多咖啡发烧友,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喜欢的独特的咖啡,也想亲自动手,享受其中的乐趣,都无可厚非。很多咖啡发烧友和我交流的时候,告诉我,他要最上等的咖啡,最贵的咖啡,要什么庄园,什么产地的咖啡。我告诉他们,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牙买加也有很多不好的咖啡。其实没有所谓的档次咖啡,只有两种咖啡;好咖啡和坏咖啡,好的咖啡你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最好喝,但坏咖啡一定不好喝。

咖啡拉花融合的三大技巧

在成功掌握融合的技能后,你是否产生了很多疑问呢? 为什么会有人的融合发法和你有些不同呢? 究竟哪种方法是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融合的不同方法~

22 / 02 / 2023

你知道科学家们都是根据咖啡因敏感度给咖啡爱好者分类的吗?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科学家 J.W.Langer 为我们解释为何不同的人在喝完咖啡之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据 Langer 表示,咖啡爱好者可根据咖啡敏感度分为三大类。

Langer 负责的研究通过分析现有的人体对咖啡因代谢能力的研究成果,找出了为何有些人喝完咖啡之后的提神效果更加明显,并为医生为患者提供咖啡因摄入量建议给出了理论依据。

人对于咖啡因的敏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肝脏对咖啡因的代谢速度;二是人体是否具备特殊的基因,令中枢神经系统对咖啡因更加敏感。

根据上述两点,Langer 将咖啡爱好者分为了以下三大类:

1 高敏感度:肝脏对咖啡因的代谢速度较慢,且中枢神经对咖啡因的敏感度较高,即便是小剂量摄入咖啡因,也会造成失眠等症状。

2 普通敏感度:肝脏对咖啡因的代谢速度和中枢神经对咖啡因的敏感度适中,这类人每天喝2-5杯咖啡并不会出现失眠等不适症状。但不推荐该类人群在晚上饮用咖啡。

3 低敏感度:肝脏对咖啡因代谢速度较快,可大剂量摄入咖啡因(但Langer仍坚持该类人群应参照EFSA给出的官方建议:每天咖啡摄入量不超过5杯)。这类人即便在睡前喝咖啡也不会导致失眠。

Langer 解释道:“人们经常会问,为什么自己只喝一杯咖啡也会整晚睡不着,可朋友却一天喝5杯都没事。答案很简单,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度都不一样,这就像是每个人的发色和瞳孔颜色都不一样。”

但相对的,低敏感度的人群在喝完咖啡之后,提神感也会相应减弱。虽然可以考虑摄入更多咖啡,但专家仍坚持不要超过官方建议的5杯上限。

Langer 表示:“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咖啡因摄入量,但要注意,即便对咖啡因不敏感,每天的咖啡因摄入总量也不能超过400mg,也就是5杯咖啡。”

究竟是什么影响咖啡的密度?

看似无数的因素会影响杯测中咖啡的质量和风味,同时从事咖啡行业的人们都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以确保他们正在尽其所能产生最好的杯测结果。

19 / 02 / 2023

有时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而深远的决定就是需要咖啡因的支持,同时也要忍受过量咖啡因带来的不愉快的副作用,这让很多人失去了享受咖啡的权利。但是,你其实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使你安心的享受咖啡。这里为您介绍两个方向:您所使用的咖啡豆以及您的冲煮的方法。

使用优质的咖啡豆

1.选择阿拉比卡豆

世界上最广泛的商业栽培品种是阿拉比卡豆种和罗布斯塔豆种。在这两个品种之中,最受欢迎的是阿拉比卡豆种,约占世界产量的70%左右。

一般的情况下,同样的重量的阿拉比卡豆和罗布斯塔豆的咖啡因平均含量分别为1%和2%。但是不同的阿拉比卡豆和罗布斯塔豆咖啡因含量都会有一定的波动。

使用100%的阿拉比卡豆,而不使用任何种类的罗布斯塔豆。这不仅会大大减少你的咖啡因摄入量,而且你还会喝到一杯好喝得多的咖啡。

2.搭配你自己的低咖啡因拼配咖啡豆

有人会把100%的阿拉比卡豆和低咖啡因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搭配出你自己独特的低咖啡因的拼配咖啡豆。如果味道和香气对你来说比咖啡因含量更重要,那就用1:1的比例。如果你想要更低的咖啡因含量和只是能够接受的味道,那就可以使用1:2的比例。

那么自己制作拼配咖啡怎样得到最佳的口味呢?例如,混合一种独特的饱满的普通阿拉比卡咖啡,如肯尼亚、也门摩卡、苏门答腊、或危地马拉的咖啡豆,和低咖啡因含量的咖啡豆,如哥斯达黎加或哥伦比亚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可以搭配出咖啡因含量稍低口感适合的咖啡豆。

但请注意拼配咖啡豆时的烘焙度要是一样的才好哦。

调整制作方法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咖啡豆降低咖啡因的摄取,现在来看一下如何通过冲煮方法来减少咖啡因的摄取。

1.注意萃取时间

有时我们认为的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有人认为浓缩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应该是最高的,然而研究表明并非如此。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意式咖啡含有最低的咖啡因,每60ml(2盎司)中含有咖啡因含量100mg;而法压壶制作的咖啡中,每210ml(7盎司)中含有咖啡因107.5mg;滴滤式咖啡中,每210ml(7盎司)中含有咖啡因145mg。

这也就说明,越长时间的萃取,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会越高。所以,如果您对咖啡因抵抗能力比较低的话,建议饮用意式咖啡或者在家使用方便易操作的法压壶制作咖啡。

2.调整咖啡粉的研磨度

假设冲煮方法保持不变,咖啡粉磨得越细,咖啡粉所析出的咖啡中的物质就越多,释放的咖啡因就越多。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把咖啡磨得再粗一点,从而减少咖啡里的咖啡因。只要确保你不要把咖啡磨得太粗,因为这样你可能会喝到一种尝起来像洗盘子水的萃取不足的咖啡。

3.注意咖啡粉和水的用量

通常情况下,你使用的咖啡粉越多,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就会越高。如果平时在家每次冲煮咖啡会使用20g的咖啡粉,下次缩减到15或14克粉,虽然减少咖啡粉的用量,但是咖啡液量尽量和之前保持一致,也就是说粉水比拉大了。试着少用一点咖啡粉,看看你是否能习惯这样的味道。

4. 尝试饮用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就是将咖啡粉沉浸在水中,置于低温环境下8-12小时之后过滤饮用的咖啡。冷萃咖啡口感极为温和,比滴滤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低30%,所以很多对咖啡因抵抗力低的人都会尝试这款咖啡。

咖啡冷知识:咖啡原生种那些事

近些年来,随着埃塞的咖啡大举进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始发现,与个头普遍整齐划一的中南美洲咖啡,以及肯尼亚的许多咖啡不同,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普遍个头偏小,而且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咖啡豆都在其中。

16 / 02 / 2023

并非所有霞多丽都一个味儿,咖啡种类也是如此。

拿巴拿马的瑰夏和埃塞俄比亚的瑰夏对比来看:它们会有不同的味道。事实上,即便同样是来自哥伦比亚轻度烘焙的卡杜拉,Tolima产区和Nariño产区的味道依旧可能不同。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咖啡的种类(varieties)如此重要?接下来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译者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捋清逻辑,将species译为『品种』,指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里亚这个层级;而将varieties译为『种类』,指瑰夏、Heirloom、SL34、铁皮卡这个层级。

风土|影响咖啡风味的最大因素

风土(Terroir )是一个法语词汇,它代表着将影响你的葡萄酒、咖啡、橄榄和其它风味物的整体环境因素。

风土指的是气候、海拔、湿度、阳光、土壤成分、水、生产者习惯……等等。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土——而这个风土又会对咖啡豆产生影响。肯尼亚高山上的低温会减缓咖啡豆成熟的过程,继而产生更甜、更复杂的味道。危地马拉咖啡农场的火山土壤所富含的氮,将为咖啡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

印度尼西亚咖啡农场的高湿度,导致当地生产者采用独有的咖啡豆处理方式——湿刨法——对该产区的咖啡风味有着明显且划一的影响。

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对风土的重要性再熟悉不过。这也是为什么香槟只能在法国香槟区生产的原因,其它地方的只能叫做起泡酒。葡萄酒爱好者会寻找一个可识别的原产地,这通常意味着这一瓶葡萄酒是在这个特定的地区、通常是以特定的方式生产的,使其与众不同。

一些咖啡产区是有原产地认证的,像是洪都拉斯的Café de Marcala、巴西的Cerrado Mineiro。总体来说,咖啡行业正跟随葡萄酒业的脚步,对产区认证越来越予以重视。

相对于“风土”二字,专业的咖啡爱好者们更愿意以“微气候”、“海拔”等词汇来表达“Terroir”。

种类|它们的影响到底多大?

尽管风土头顶光环,但咖啡种类对咖啡风味的影响依然是足够巨大的。

咖啡豆有许多不同的品种(species),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咖啡农场所种植的咖啡豆不是阿拉比卡就是罗布斯塔。阿拉比卡咖啡约占世界咖啡总量的60%,它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种类:比较典型的像是铁皮卡、波旁、卡杜拉、瑰夏、卡杜埃、帕卡马拉等等。

这很像葡萄酒世界的分类:西拉、解百纳、梅洛、雷司令……

这些种类所具备的自身特点(诸如抗病能力、适应性等)会影响到该种类咖啡所能生长的地点和方式、风味如何,以及用何种方式来进行烘烤。例如,波旁以其甜感而闻名,而瑰夏的特点是其body所展现出的茶感。

以对世界各地所产瑰夏的描述来说:

巴拿马瑰夏

“独特的瑰夏种常与巴拿马产区相关联。它的花香、柑橘风味以及当地农民为了高品质所做的努力,使得巴拿马瑰夏在国际精品咖啡市场上,几乎达到供不应求的程度。”

——James Hoffman, 《世界咖啡地图》作者

哥伦比亚瑰夏

“尽管巴拿马瑰夏的亮相是瑰夏种首次吸引咖啡界的瞩目,但哥伦比亚的Finca El Vergel似乎是瑰夏种的新乐土,其举世闻名的花香和充满活力的柑橘风味使瑰夏的品质达到了新的高度。杯测风味:梨、奶油糖、樱桃干。”

——烘豆师,La Colombe Coffee

埃塞俄比亚瑰夏

“桃子、橙花、甜瓜、核果类水果、花香。”

——“知识分子”

每一个产地的瑰夏都被描述为带有柑橘风味和花香的——这是瑰夏的标志。但每一地的瑰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便是风土所带来的影响。

咖啡喝起来到底是啥样儿?

单一产区的咖啡风味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很难说得清道得明。

以葡萄酒为例,波尔多家族的葡萄酒闻起来常常有甜椒的味道,这是由于吡嗪的存在——但同时相关于葡萄枝的修剪方式。只有当种类与当地风土相契合,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风味属性。

咖啡豆的特性与葡萄酒相似,日晒处理更能凸显出本身就具有甜感的咖啡豆,譬如波旁。

作为一名咖啡师,在品尝到一款咖啡豆时,很难继续追踪此咖啡豆生长环境中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作物生长的遮阴情况、当地年降雨量和确切的海拔,而这些都会对咖啡豆的风味造成影响。

但是,我们是可以尝出这些“影响”的,我们可以从中品尝到甜感、酸度,以及桃子和李子之间细腻的风味的不同之处。如果说咖啡种类定下了咖啡风味的基调,那么,风土及生产者的抉择将影响一款咖啡豆的杯测表现。

这一切皆因为,每一个产区、每一个农场、每一粒咖啡都有其自由的灵魂。

详解咖啡树种新秀帕卡马拉与瑰夏种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咖啡界的两个新秀树种,帕卡马拉与瑰夏种。

11 / 02 / 2023

茶叶爱好者迫切需要在精品咖啡馆、酒店或餐厅喝到高品质的茶饮!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茶工业将以每年5.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尤其是精品茶市场增长更为迅速。

要知道,高品质的茶饮不仅仅取决于茶叶的品质,沏茶的每一个环节,从茶叶的储藏到水温,都需要百分百用心。正如咖啡一样,精准冲泡对于确保茶的品质来讲至关重要。

幸运的是,想要沏好茶是比较容易的。正如世界茶叶冲煮大赛和卡迪夫的Waterloo Tea连锁品牌创始人Kasim Ali说的那样:“很多咖啡专用设备同样适用于茶叶,通常情况下,咖啡厅只需买几把茶壶,便可以做出完美的茶饮。”

在沏茶过程中,

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水温

咖啡师懂得如何控制冲泡咖啡的水温。如果水温过高,咖啡便会过度萃取,让咖啡变苦,失去应有的品质。

而对于茶叶来讲,水温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常情况下,咖啡的冲泡温度应当在90-96℃(195-205℉)之间,而茶叶的冲泡温度则要视种类而定,绿茶、白茶、红茶等的冲泡温度都有所不同,大致在60-95℃(140-203℉)之间。

但大多数情况下,咖啡师会用同样温度、取自咖啡机的热水沏茶,这尤其会损害例如中国普洱和中国台湾乌龙茶的精致口味。

 

因此,咖啡厅、酒店和餐厅经营者必须了解每一款茶叶的理想冲泡温度,并使用高效、精准的烧水设备。Kasim表示,Marco Mix正是凭借着单锅炉、多温度设计,成为了“2016年都柏林世界茶叶冲煮大赛明星产品”。他补充道:“从单一锅炉配送三种不同温度,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2.过滤系统

水质会极大影响饮品的口味(以及设备的寿命)。但适合冲泡咖啡的水不一定适合用来沏茶。

Kasim解释道:“一种是酸性的,一种是碱性的,因此冲泡这两种饮品的水质应当有所区别,碱性的水更适合用来冲泡咖啡,酸性的水则更适合用来沏茶。”

水质同样会影响设备。Kasim指出,潜在的水垢会给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配备高质量的过滤系统。

3.店内设计

Uncle Joes Purple Haze (9 of 11).jpg许多咖啡厅将吧台一分为二,一边是意式浓缩咖啡专属,一边是滴滤或手冲咖啡专用。这样的设计同样适用于茶饮,经营者需要给茶叶和茶壶单独预留出一片区域。尤其是当饮品对水温要求不同时,通常用来沏茶的水也适合用来冲泡手冲咖啡。

店内设计同样会影响服务质量。意式浓缩咖啡师通常需要背对顾客,而负责沏茶的员工则不同。在Kasim的四家分店里都购买了配有Uber的Marco Eco内嵌式烧水系统,精致、炫酷的外形能够让员工在沏茶的同时面对面与顾客交谈。

Kasim表示:“茶通常并非是精品咖啡厅经营者的第一选择,但如果你只把茶当做是附属品,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把茶做好。只有充分预留空间、计算成本,你才能真正沏出好茶,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认为餐饮服务从业者应当像重视咖啡一样重视茶饮品质。而且对高品质茶的投资一定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冲煮咖啡,搅拌是把双刃剑?

还记得刚刚学做咖啡的时候,第一堂课,某老师教做的是虹吸壶。 巴拉巴拉讲解了一番原理,示范了一下“十字搅拌”的操作,就丢心放心地让我们动手操练起来了。

10 / 02 / 2023

当我们去咖啡馆中点咖啡的时候,会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咖啡因的摄取。很多人都会担心咖啡因会给神经系统带来影响,会产生睡眠问题等。那么,我们在咖啡馆中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咖啡呢?正确饮用咖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咖啡因含量是由谁决定的?

咖啡因的含量最主要是由咖啡豆豆种和咖啡豆的决定的。而一杯咖啡中咖啡液的咖啡因含量则与萃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是每颗罗布斯塔咖啡豆咖啡因的含量在3.2%左右,远高于阿拉比卡种的1.5%。由阿拉比卡种衍生的其他咖啡种类,每颗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也是在1.2%-1.7%左右。据近来研究表明,咖啡烘焙给咖啡豆中咖啡因带来的变化也是甚小甚微。

所以,在选择饮用的咖啡种类之前,先选择饮用的咖啡豆。

意式浓缩咖啡因vs奶咖咖啡因

假设,一杯单份的30ml的意式浓缩的咖啡因含量是8mg,那么一杯以单份浓缩制成的240ml拿铁,咖啡因含量基础也就为8mg。那么为什么我喝奶咖后,咖啡因的作用没有喝了浓缩咖啡那样明显呢?人的消化系统和吸收系统并不会100%吸收我们每天摄入的饮食。当我们饮用了一杯含有8mg的30ml浓缩的咖啡,人体至多摄取80%咖啡中的物质(包含咖啡因);那如果是一杯拿铁,人体摄入的更多的是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对咖啡中的物质(包含咖啡因)的吸收会有大大的下调。所以,看似牛奶稀释了咖啡的浓度,但其实是占据人体对咖啡因的吸收。

所以,易受咖啡因影响体质人群,可多选择饮用奶咖。

意式咖啡咖啡因vs手冲咖啡咖啡因

萃取这个过程决定了咖啡液中咖啡因的含量。在对咖啡冲煮萃取的研究中,我们会讨论一个话题就是「金杯萃取」,意式浓缩的金杯萃取率是9%-11%,而手冲咖啡的金杯萃取率是18%-22%,在金杯萃取率中的咖啡,咖啡中物质会被充分的提取,咖啡因也会被完全的析出。

所以,在咖啡馆中点咖啡的时候,可以要求咖啡师为你「萃取前段」制作你选定饮用的咖啡。

低因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深受咖啡因的困扰,想必你一定会去了解「脱因咖啡」的信息,就像是在减肥期的人一定会考虑脱脂的牛奶一样。脱因咖啡并不是完全不含咖啡因,它含有非常稀少的咖啡因,以每杯咖啡使用20g咖啡豆来举例,每杯咖啡通常含有3mg的咖啡因。但它含有的咖啡因微乎其微,几乎不被人所感知。在脱因咖啡中,不仅咖啡因含量低,其他普通咖啡含有的营养素在脱因咖啡中也有大幅度的衰减,至少衰减15%的含量。

所以,在制作咖啡的时候可以将同烘焙度的脱因咖啡豆和普通豆搭配使用。

正确饮用咖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午餐前后喝咖啡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喝咖啡的最佳时间。此时喝咖啡能够促进胃部对食物的消化,减轻胃部工作负担,这样也不会对人体吸收食物中铁质的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一般大多数人体代谢速度为6-8小时,在加速代谢的情况下,代谢速度会提升为4-6小时。因此,对咖啡因有不耐受情况的人,尽量还是不要再在下午两点以后饮用咖啡。

所以,如果有朋友发现自己是咖啡因不耐受体质,而刚巧和朋友的下午茶时间被安排在了下午两点以后,那小咖还是建议,你选择花果茶或者果汁代替咖啡吧。

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萃取变量——搅拌&粉床厚度

我们通常说的咖啡萃取,都是让水通过咖啡粉床,萃取出咖啡液的过程。对于萃取参数来说,咖啡粉床也会被算做变量之一。

23 / 01 / 2023

如果你在20世纪60年代坐飞机降落到波哥大(Bogota),从机场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一块巨大的标牌,上面用严厉的口吻写道:”咖啡叶锈病是敌人。请不要从国外携带植物入境。”

这是哥伦比亚咖啡贸易诞生以来首次对叶锈病提出警告。

咖啡是哥伦比亚的重要产品,是该国最大产业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而叶锈病有可能对其造成沉重打击,甚至摧毁整个咖啡业。仅2016年一年,哥伦比亚咖啡出口值就高达2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7.7%。这也使哥伦比亚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国。换句话说,如果叶锈病在哥伦比亚落地生根,全球咖啡供应将出现下滑,这就会影响到世界各地咖啡的价格。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过去的数十年,哥伦比亚的科学家一直在与这种疾病进行一场鲜为人知的战斗。他们的战场是在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地山野深处的一个小实验室。

问题是,哥伦比亚咖啡独特的风味能否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

一个多世纪以来,叶锈病一直困扰着咖啡农户。当一棵树感染了这种病,树叶就会产生一种棕色的细粉,像铁锈一样可以擦下来。这种疾病是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感染所致,会导致咖啡树的叶片褪色,从明亮的绿色变成棕黄色。最后,咖啡树的所有叶片都会脱落,无法长出咖啡豆。

如果置之不理,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19世纪末,斯里兰卡、菲律宾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曾经是世界最重要的咖啡出口国。仅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这种疾病就导致咖啡种植业在这些国家几乎绝迹。

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现在英国人偏爱喝茶的部分原因。”斯里兰卡就转而生产茶叶,”因为种植咖啡已经无利可图,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的咖啡研究主任亚伦·戴维斯(Aaron Davis)解释道。对亚洲的生产商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当咖啡供应消失的时候,英国人就转而喜欢上了喝茶。

美女与野兽

叶锈病之所以让哥伦比亚忧心忡忡是因为受其攻击的恰好是该国倚重的——同时也是咖啡爱好者习惯饮用的咖啡树种。

咖啡树分为两种。我们称之为”美女”与”野兽”。

“美女”就是阿拉比卡咖啡(Coffea arabica)。它的种子能够带来美味、精致的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高。正是这种咖啡让哥伦比亚咖啡闻名世界。

“野兽”是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也被称为罗布斯塔(robusta)。这种咖啡生命力顽强,叶片的抗病能力较强,种植和收获的成本较低。它的口感较为粗糙,苦味较重,对咖啡品鉴师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市场评价也不如柔和的阿拉比卡咖啡。因此,根据国际咖啡组织(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sation)的统计,它仅占全球咖啡总产量的37%

不幸的是,叶锈病攻击的是”美女”,而非”野兽”。哥伦比亚仅出口”美女”咖啡,所以变更咖啡种类并不是解决方案。

20世纪60年代,名为Cenicafe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开始试图利用两个品种的咖啡树的最优特征,寻找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实验室

要前往Cenicafe实验室,就需要一路开车到山顶,如果你不习惯盘山公路,可能会晕车。实验室之所以选址在这里是为了让有89年价值的研究免受自然力量的破坏:1985年火山喷发时,之前实验室的建筑物被熔岩淹没了。

实验室是由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全国联合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ffee Growers)建立的。这个咖啡行业协会被认为是世界咖啡科学的旗舰中心。

“是Cenicafe实验室让我们能够保持竞争力并降低风险,”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全国联合会的技术主任埃尔南多公爵(Hernando Duque)解释道。该实验室的研究促进了哥伦比亚很多享誉世界的优质咖啡树种的驯化和存活。

如今,实验室的工作被奉为对抗”美洲地区咖啡面临的最严峻威胁”的黄金凖则,美国精品咖啡进口商知识分子咖啡烘焙商(Intelligentsia Coffee Roasters)的采购主管迈克尔·谢里登(Michael Sheridan)表示。

为了拯救哥伦比亚咖啡,Cenicafe的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意识到他们需要培育新的咖啡品种,一方面要继承哥伦比亚”美女”咖啡的独特口味和香气,另一方面也要保留”野兽”强大抗病能力的基因。

为此,他们必须从某处获取这些基因:因为”美女”与”野兽”通常不会杂交。

他们在世界的另一端找到了解决方案。

来自东帝汶的爱

在近代历史上,东帝汶曾发生过奇怪的事。东帝汶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国,位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在这里”美女”与”野兽”发生了某种意思上的杂交,于是就有了东帝汶杂交咖啡。

这一自然发生的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种的杂交品种于1927年被人发现,并于1940年开始采收。这种咖啡果实的味道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它有一个关键特征:与普通的罗布斯塔咖啡不同,它可以和阿拉比卡咖啡杂交,这就意味着它可以遗传对叶锈病的抗病能力。

全球的咖啡研究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杂交品种的味道并不是非常好,这意味着这项工作将面临失败。如果咖啡种植者栽种新品种的收入低于旧品种,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改种新的咖啡。

Cenicafe在1968年开始研究对抗叶锈病的方法,因为他们知道叶锈病很快就会从海外传入哥伦比亚。该实验室启动了一个项目,栽培能够抵抗叶锈病的品种。这不只是把两个品种的基因混合起来这么简单。实际工作是在五代树种之间进行杂交,然后选出味道好、香气细腻、矮小、产量高且能够抵抗多种驼孢锈菌的品种。

1980年,该中心发布了第一种杂交咖啡树种,即哥伦比亚主流咖啡树种卡杜拉(Caturra)和东帝汶杂交种的杂交品种。它被称为哥伦比亚种,其品质足以征服种植者和买家。现在哥伦比亚仍有很多咖啡庄园在种植哥伦比亚咖啡。

时间节点刚刚好。三年后,哥伦比亚就发现了首例叶锈病。

移动的目标

哥伦比亚种的成功研制并没有结束与叶锈病的战争。驼孢锈菌后来又开始进化,找到了寄生于对其免疫的咖啡树的方法。虽然哥伦比亚种维持了部分的抗病能力,但是驼孢锈菌总能找到方法打破其免疫力。

还有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一年中最冷时期的气温正在上升,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会缩短驼孢锈菌接触咖啡树后开始攻击所需的时间。于是,未来的传染病可能会持续更久,毁灭性也会更强。

考虑到这一点,Cenicafe也培育了其他一些品种。2005年,他们发布了一种新的咖啡种子,名为卡斯提优(Castillo),取自领导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詹姆·卡斯提优·萨帕塔(Jaime Castillo Zapata)的名字。2016年,第三个咖啡品种Cenicafe1又增强了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主要思路就是增加真菌击败咖啡树免疫机制的难度。为此要使用很多不同的基因,以对抗病原体。如果有的基因被驼孢锈菌的变异打败,那还有很多其他的基因可以发挥作用。

咖啡科学家通过扩大基因库试图保护咖啡树免受其他风险。”如果你减少基因的多样性,那么咖啡树对气候、杀虫剂和疾病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戴维斯解释道。

其它经济作物已经证明缺乏基因多样性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如今,你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能买到的绝大部分香蕉都是克隆自一个亲本植株——19世纪英国最早培育出来的香芽蕉(Cavendish)。

虽然香芽蕉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它抵抗住了20世纪中叶导致最流行的品种——大米七香蕉(Gros Michel)——灭绝的真菌。现在真菌又变异了,这就意味着有朝一日香蕉也可能会灭绝。

咖啡科学家已经知道这个警世故事。在遥远的未来,当叶锈病最终打败卡斯提优种和哥伦比亚种时,我们只能希望有其他变种能够抵抗叶锈病。

种子以外

如果叶锈病站稳了脚跟,那就会造成经济和人员损失。哥伦比亚咖啡业的从业人员大约是73万人,大多数都在贫穷的农村地区。

美国咖啡商知识分子咖啡的谢里登曾在哥伦比亚从事扶贫开发工作多年。他看到很多小型咖啡庄园赌上一切,希望获得好的收成。他们冒的风险很高,如果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他们的家人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相信卡斯提优这样的变种可以让很多小型咖啡庄园生存下去,因为他们现在有了价格合理、风险较低的选项。”这并不是有无选择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他说。

种子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让咖啡种植者改种有抗病能力的品种会存在难度。一棵咖啡树的巅峰结果期最长可达八年,这就意味着新种子发布以后,大多数都不会被种植者立即接受。

另外,很多种植者对他们已经种下的品种有感情。他们了解树的脾气和生长过程,以及咖啡树在他们农场特别的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即便卡斯提优和卡杜拉的生长方式非常类似,然而对一些咖啡庄园主来说,种下新种子就像是在家里招待陌生人。

这一变化还会带来经济损失。拉丁美洲咖啡研究者团队在最近的一篇关于叶锈病的论文中写道,品种替换需要大笔初始投资,”并且至少最初两年几乎不会有产出,因而会造成收入大幅减少。”

哥伦比亚提出了克服这些困难的战略。咖啡种植者全国联合会向咖啡庄园主提供补贴和贷款,帮助他们购买有抗病能力的种子,并提供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

然而,叶锈病仍有可能对咖啡行业造成巨大的破坏。2008年的一次爆发导致哥伦比亚咖啡减产四分之一。自那时起,哥伦比亚就开始加快帮助咖啡农种植卡斯提优的工作步伐。

目前,按照咖啡种植者全国联合会的数字,哥伦比亚至少76%的咖啡树对叶锈病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这主要归功于哥伦比亚推广种植卡斯提优的努力。最近几次叶锈病爆发时,其他国家的咖啡产量减半,但是哥伦比亚将传染率的百分比控制在了个位数。

因此,从咖啡种植者到科学家,再到买家,咖啡业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哥伦比亚在对抗叶锈病方面的表现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是好的,新品种的味道并没有获得普遍的赞誉。

主要数字

一年一度,咖啡庄园主把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排成一行,放在杯测师(该行业的专业品鉴师)小组的面前。他们的目标就是达到一个神奇的分数:80分。

杯测师对咖啡的风味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要评估香气、稠度、甜度等等。要成为”精品咖啡”,至少要达到80分,这样它的售价就可以高于市场平均。一些买家甚至更加挑剔:他们要求83分,甚至87分以上。当然,他们会为高品质付出相应的价格。

除此之外,这也是对咖啡种植者技艺的肯定。得分会让他们跻身咖啡种植业界的精英阶层。

“很难达到那个水平,”一个咖啡种植家族的长子毛里西奥·卡斯塔尼达(Mauricio Castaneda)说,”你必须照顾好很多小细节。”2016年,哥伦比亚出口的咖啡豆只有17%达到了这个水凖。

咖啡市场上的一些人认为卡斯提优达不到这个水凖。多年来,一些咖啡杯测师抱怨卡斯提优的品质和杯测结果低于卡杜拉——这一说法有可能会导致这一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无法存活下去。

这在咖啡业从业者群体中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比如,咖啡贸易公司Caravela的首席执行官亚历杭德罗·卡德纳(Alejandro Cadena)说:”卡斯提优并不是非常适合专业的高品质市场。”他说,有时候它会带有一点橡胶味,特别是当处理过程不正确时。

这就导致它无缘价格较高的高品质市场。但是卡德纳认为,”在较为商业化、大批量的市场,卡斯提优的表现很突出。”

而谢里登等人则持不同看法。谢里登基于他2014年在哥伦比亚咖啡产区之一纳里尼奥省(Nariño)的研究,声称一些专业的杯测师盲评了两种咖啡豆,但是并未发现任何显着的差别。

他谨慎的表示,该研究不能用来推测哥伦比亚其他产区的情况,也不能推测其他年份的咖啡豆。他声称,市场上的诸多迹象表明,卡斯提优的价值正在提升。顶尖的咖啡师在参加比赛时选用它。卡斯提优在国际买家中的声誉也非常好。”当要购买小农场的咖啡豆时,要找到不含任何卡斯提优的批次越来越难,”他说。

卡斯提优也深得爱德华多·弗洛雷斯(Eduardo Florez)的心。他是一位哥伦比亚企业家,在伦敦的博罗市场(Borough Market)开了一个咖啡摊点,他出售的是他在布莱顿(Brighton)的车库烘焙的咖啡。他会购买小批次的咖啡豆,并且找到一些非常特别的卡斯提优。”有一次,我还找到了一款带有桃子味的。”他兴奋的指给我看,”你想像一下味道该有多细腻!”

在弗洛雷斯的车库,我决定亲自做一场杯测(我不是专家,也没有代表性)。我在不知道咖啡品种的情况下,品尝了四个样品。

其中之一的风味复杂,值得多次啜饮:它的水果般的酸甜度好像在跳舞,每种风味都没有互相抵消,而是互相补充和增强。另一个样品尝起来像是办公室咖啡,是喝了以后非常提神的那种。另外两种则介于这个好的和普通的样品之间。

我最喜欢的有水果风味和甜度的样品是什么?正是卡斯提优。

意式咖啡萃取之前一个不能小觑的步骤——压粉

当我们走进我们一间喜欢的咖啡店时,我们通常会注意到吧台后面进行的一些动作。

23 / 01 / 2023

很多肠胃不好的朋友会担心,在喝完一杯咖啡之后胃部会有不适症状。尽管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类的生物碱,并未证实会对胃酸有刺激,但有时仍然会担心喝过咖啡之后会不舒服。

那么,胃敏感但又想喝咖啡的时候,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咖啡?

低浓度少量咖啡

如果胃部有不适症状,请不要喝太浓的咖啡。在萃取咖啡的时候,可以拉高咖啡与水的比例,降低萃取率;或者去咖啡馆点单的时候,请咖啡师用单份浓缩帮你制作咖啡饮品。一次也不建议饮用太多,150ml-200ml为每天的最佳摄取量,摄入多了可能会增加胃部的负担和我们的心理负担。

当然,也可以选择饮用低因咖啡。低因咖啡并非是因为烘焙度深从而使咖啡因分解,而是在处理生豆时,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处理,是豆子本身含有更低的咖啡因。咖啡的烘焙过程只会让咖啡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分、部分有机酸和其他化合物之发生反应,咖啡因基本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冰滴咖啡

冰滴咖啡是用冰水混合物,以每10秒6滴的速度,借由冷凝自然渗透水压对咖啡粉进行萃取。冰滴咖啡中少了很多只有依靠热量,才能萃取出的咖啡中的一些含有刺激性的分子,冰滴咖啡是在同浓度对比下,咖啡因含量也更低的咖啡萃取方式,也是一种更较为健康的选择。

冰滴咖啡在萃取完成后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密封存放3天左右的时间,让咖啡液充分的发酵,产生不一样的独特的风味。冰滴咖啡的萃取比例较低,一般会以冰滴咖啡打底,制作成冰美式、热美式、或者其他花样饮品饮用。

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也是低温萃取的方式之一,不同于冰滴咖啡的是,冷萃咖啡采用的是浸泡式萃取。将咖啡粉研磨好之后,放在可密封储存的容器中,加入常温水然后密封容器,放入低温环境中浸泡萃取12-24小时。

冷萃咖啡在低温无压力环境中萃取完成,咖啡液的的可滴定酸度低,也就是说咖啡中溶解的酸性化合物含量少,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也更低,对胃造成刺激的可能性也更低。

所以,选对适合自己的咖啡很重要哦~

咖啡达人:制作好咖啡的技巧

在忙碌的一天开始之前,坐下来喝一杯美好的咖啡,唤醒自己,花几分钟让自己做好准备,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但是你的咖啡好喝吗?相信你对这样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本来你很信任自己的咖啡,味道却不尽人意,今天跟大家分享几招可以迅速改善咖啡的技巧。